袋式過濾器的清洗和維護對于保證其過濾效果、延長使用壽命以及降低運行成本至關重要。以下是常見的清洗和維護方法:
濾袋的清洗與維護
物理清洗
反沖洗:對于部分允許反沖洗的濾袋,可采用干凈的過濾后液體或清水,從濾袋的下游向上游進行反向沖洗。通過反向水流的沖擊力,將截留在濾袋表面和內部的雜質沖掉。沖洗壓力一般控制在 0.2 - 0.4MPa,沖洗時間根據濾袋堵塞情況而定,通常為 3 - 10 分鐘。例如,在一些工業循環水過濾系統中,定期對濾袋進行反沖洗,能有效清除附著在濾袋上的泥沙、藻類等雜質 。
機械振動:將濾袋從過濾器中取出后,輕輕抖動或使用專用的振動設備,使附著在濾袋上的松散雜質脫落。這種方法適用于雜質附著力不強的情況,可作為反沖洗后的輔助清洗手段,進一步提高清洗效果。
化學清洗
酸液清洗:當濾袋上的雜質主要為金屬氧化物、碳酸鈣等垢類時,可使用適當濃度的酸溶液(如鹽酸、檸檬酸等)進行清洗。例如,對于碳酸鈣垢,可配置 1 - 3% 的鹽酸溶液,將濾袋浸泡其中 2 - 4 小時,然后用清水沖洗干凈。需要注意的是,酸液濃度和浸泡時間要根據濾袋材質合理控制,避免濾袋受到腐蝕。
堿液清洗:如果濾袋上的雜質多為油脂、蛋白質等有機污染物,可采用氫氧化鈉、碳酸鈉等堿溶液進行清洗。一般配置 2 - 5% 的堿溶液,浸泡濾袋 3 - 6 小時,再用清水充分漂洗。在食品飲料行業過濾乳制品后的濾袋,常使用堿液清洗去除殘留的蛋白質和油脂 。
表面活性劑清洗:使用非離子或陰離子表面活性劑溶液,如十二烷基苯磺酸鈉等,對濾袋進行浸泡或循環沖洗,能有效去除濾袋上的油污和其他有機雜質。表面活性劑溶液濃度一般為 0.5 - 2%,清洗時間約為 4 - 8 小時。
清洗后的檢查與保養
完整性檢查:清洗后的濾袋要檢查是否有破損、孔洞等情況。可以通過水壓測試,將濾袋充滿水后觀察是否有漏水現象,若發現濾袋損壞,應及時更換。
干燥保存:濾袋清洗干凈后,應在通風良好的地方自然晾干,避免暴曬。晾干后的濾袋應妥善保存,防止再次污染,可放入干凈的塑料袋中密封保存。
過濾器罐體及其他部件的維護
定期檢查
外觀檢查:定期查看過濾器罐體表面是否有腐蝕、變形、泄漏等情況。對于不銹鋼材質的罐體,若發現表面有銹斑,應及時進行除銹處理,可使用不銹鋼專用除銹劑擦拭,然后用清水沖洗干凈并擦干 。
密封件檢查:檢查過濾器的密封墊圈、O 型圈等密封件是否有老化、磨損、變形等問題。密封件一旦失效,會導致液體泄漏,影響過濾效果,應及時更換新的密封件。一般密封件的更換周期根據使用頻率和工作環境而定,通常為 6 - 12 個月 。
壓力表檢查:查看過濾器進出口的壓力表是否正常工作,指針是否靈活,讀數是否準確。如果壓力表出現故障,應及時維修或更換,以便準確監測過濾器的運行壓力,判斷濾袋是否堵塞。
內部清潔
定期排空:每隔一段時間(如 1 - 2 個月),將過濾器內部的液體排空,檢查過濾器內部是否有雜質沉積。若有雜質,可用清水或干凈的抹布進行擦拭清理。
防止結垢:在處理含有鈣、鎂等離子的液體時,過濾器內部可能會出現結垢現象。可定期使用除垢劑對過濾器內部進行清洗,防止垢層影響過濾效果和設備使用壽命。除垢劑的使用方法可參照產品說明書 。
閥門及管道維護
閥門操作:定期開關過濾器的進出口閥門、排氣閥等,檢查閥門的靈活性和密封性。若閥門開關不靈活,可適當涂抹潤滑油;若閥門出現泄漏,應及時修復或更換。
管道檢查:查看連接過濾器的管道是否有松動、破損、堵塞等情況。對于輸送腐蝕性液體的管道,要特別關注管道的腐蝕情況,必要時進行防腐處理或更換管道。
運行過程中的維護要點
壓力監測:密切關注過濾器進出口的壓力差,當壓力差達到設定的報警值(一般為 0.1 - 0.2MPa)時,說明濾袋可能已經堵塞,需要及時進行清洗或更換濾袋。
流量控制:在過濾器運行過程中,要保持穩定的流量,避免突然的流量沖擊,防止損壞濾袋和過濾器部件。如果流量出現異常波動,應及時檢查管道是否有堵塞、閥門是否正常等問題 。
記錄運行數據:建立過濾器運行記錄檔案,記錄每次的開機時間、停機時間、濾袋更換時間、清洗情況、壓力差變化等數據。通過對這些數據的分析,可以及時發現過濾器運行過程中的潛在問題,并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處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