旋風除塵器運行時,故障多與氣流狀態(tài)、粉塵特性、設備磨損或操作不當相關,核心故障可分為效率下降類、結構損壞類、排灰異常類三大類。
旋風除塵器運行時,故障多與氣流狀態(tài)、粉塵特性、設備磨損或操作不當相關,核心故障可分為效率下降類、結構損壞類、排灰異常類三大類,具體如下:
一、分離效率驟降(最常見故障)
表現(xiàn)為出口煙氣含塵量明顯升高,排氣筒出現(xiàn) “冒灰” 現(xiàn)象,主要成因包括:
氣流短路或漏風
設備接口(進氣管、排氣管、灰斗與錐體連接部)密封墊老化、破損,或殼體因腐蝕 / 磨損出現(xiàn)孔洞,導致外界空氣漏入(漏風率>5% 時,效率可降 30% 以上);
進氣管設計不合理(如轉彎過急、管徑突變),或風量遠超設備額定值,氣流未在筒內(nèi)充分旋轉就從排氣管排出,粉塵未被有效分離。二次揚塵嚴重
灰斗積灰過滿(超過灰斗容積 1/2),已分離的粉塵被內(nèi)旋氣流卷回排氣管;
錐體底部風速過高(>5m/s),或排灰閥密封性差,外界氣流倒灌,將灰斗內(nèi)粉塵再次揚起。
粉塵特性不匹配
處理的粉塵粒徑過小(<5μm 占比過高),離心力不足以克服氣流阻力,粉塵隨氣流排出;
氣體濕度超標(相對濕度>80%),粉塵粘在筒壁、錐體上,形成 “搭橋”,堵塞氣流通道,破壞旋轉流場。
二、設備結構損壞類故障
直接影響設備運行穩(wěn)定性,嚴重時需停機維修,常見類型:
殼體磨損或腐蝕
進氣管、筒體下部、錐體等部位長期受高硬度粉塵(如石英砂、礦石粉)沖刷,壁厚逐漸減薄,甚至出現(xiàn)穿孔(碳鋼材質(zhì)磨損速度約 0.5-1mm / 年,無耐磨內(nèi)襯時更快);
含酸性 / 堿性氣體(如硫酸霧、氨氣)時,殼體未做防腐處理(如未襯玻璃鋼、未涂防腐涂料),內(nèi)壁被腐蝕,出現(xiàn)麻點、凹陷。
部件松動或變形
長期運行中,排氣管、檢查孔蓋板的固定螺栓因震動松動,導致部件移位;
處理高溫煙氣(>400℃)時,若選用普通碳鋼殼體且未做熱補償設計,殼體受熱膨脹不均,出現(xiàn)彎曲、變形,破壞流場對稱性。
排灰閥卡澀或損壞
灰斗內(nèi)粉塵結塊(濕度高或粉塵含粘性成分),卡住星型卸料閥的葉片,導致閥門無法轉動;
排灰閥軸承缺油、磨損,或電機過載燒毀,閥門停止工作,進一步加劇灰斗積灰。
三、排灰系統(tǒng)異常(易引發(fā)連鎖故障)
表現(xiàn)為排灰不暢、漏灰,若不及時處理,會導致灰斗堵塞甚至設備停機:
灰斗堵灰
粉塵濕度高、粒徑細(如水泥粉、面粉),在灰斗內(nèi)壁形成 “掛壁” 積灰,逐漸堆積成橋狀(即 “搭橋”),堵塞灰斗出口;
排灰間隔過長(如超過 8 小時未排灰),灰斗內(nèi)粉塵壓實結塊,無法通過排灰閥排出。
排灰閥漏灰
閥門密封件(如葉片密封條、法蘭密封墊)老化、磨損,或葉片與閥體間隙過大(>1mm),灰斗內(nèi)粉塵從間隙漏出,污染現(xiàn)場環(huán)境;
重錘式卸灰閥的重錘重量不足,或閥瓣因粉塵卡澀無法完全閉合,導致密封失效。
四、安全類故障(需緊急處理)
設備震動劇烈
進氣管氣流速度波動過大(如生產(chǎn)線負荷驟升驟降),或筒體內(nèi)積灰分布不均,導致設備重心偏移,運行時產(chǎn)生共振;
排灰閥電機軸承損壞、轉子不平衡,帶動設備震動,嚴重時可能導致殼體開裂。
防爆風險(針對易燃易爆粉塵)
處理鋁粉、煤粉等粉塵時,若設備未做防靜電處理(如內(nèi)襯未接地),或灰斗內(nèi)粉塵堆積摩擦產(chǎn)生靜電火花,可能引發(fā)爆炸;
泄壓閥堵塞、失效,無法在壓力驟升時及時泄壓,進一步加劇安全隱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