籃式過濾器通過 “流體引導→濾網攔截→雜質留存→清潔排出” 的核心流程過濾雜質,整個過程依賴其結構設計實現高效分離。
籃式過濾器通過 “流體引導→濾網攔截→雜質留存→清潔排出” 的核心流程過濾雜質,整個過程依賴其結構設計實現高效分離,具體步驟如下:
1. 流體進入:定向導入濾籃區域
含有雜質的流體(如液體、氣體)會先通過過濾器的入口接管進入殼體內部,殼體的腔體設計會將流體自然引導至內部的核心部件 ——濾籃中。濾籃本身是一個帶孔的 “籃子狀” 容器,邊緣與殼體密封貼合,能確保流體幾乎全部進入濾籃內部,不會從濾籃與殼體的縫隙中直接流走,避免未過濾的流體 “短路”。
2. 雜質攔截:濾網發揮核心過濾作用
濾籃的內壁或外層會固定一層特定精度的濾網(常見 10 目 - 500 目,目數越高過濾精度越細)。當流體在壓力作用下穿過濾網時,流體中的固體雜質(如顆粒、碎屑、絮狀物等)會被濾網阻擋:
若雜質顆粒直徑大于濾網孔徑,會被牢牢截留在濾籃內部,無法通過濾網;
若雜質顆粒直徑小于濾網孔徑,則會隨清潔流體一起穿過濾網,實現 “雜質與流體的分離”。
這里的關鍵是濾網的 “篩分原理”,就像用篩子篩沙子,大顆粒留在篩子上,小顆粒和細沙通過篩子,只不過籃式過濾器的 “篩子”(濾網)是固定在密閉的濾籃中,且針對工業流體設計了更高的耐壓和抗腐蝕能力。
3. 清潔排出:過濾后流體定向輸出
穿過濾網的清潔流體,會進入濾籃外部與過濾器殼體之間的 “環形腔室”,隨后被引導至過濾器的出口接管,最終輸送到下游的管道、設備(如泵、壓縮機、儀表)中,滿足生產或使用需求。
4. 雜質清理:保障持續過濾能力
隨著過濾時間增加,濾籃內留存的雜質會逐漸增多,可能導致濾網堵塞、過濾效率下降(表現為進出口壓力差增大)。此時需要停機維護:
關閉過濾器進出口閥門,切斷流體供應;
打開殼體底部的排污口或拆卸頂部的法蘭蓋;
取出內部的濾籃,倒掉或沖洗掉留存的雜質,若濾網破損則更換新濾網;
將清潔后的濾籃重新裝回殼體,密封法蘭蓋、關閉排污口,即可恢復過濾工作。